低碳废水(如市政污水、部分工业废水)常因碳氮比(C/N)不足导致脱氮效率低下。补充碳源可提升微生物活性,确保脱氮除磷效果。以下是主流碳源补充方案及其适用场景:
1. 传统碳源补充
(1) 甲醇/乙酸钠
优点:
甲醇成本低(约3000元/吨),反硝化速率快;
乙酸钠易降解,适合应急投加。
缺点:
甲醇具毒性,需严格管控;
乙酸钠长期使用易导致污泥膨胀。
适用场景:工业废水处理站、污水厂深度脱氮。
(2) 葡萄糖/蔗糖
优点:安全无毒,适合食品、制药行业废水。
缺点:成本高(约5000元/吨),可能引发丝状菌增殖。
2. 新型低碳碳源
1) 生物质碳源(如淀粉、纤维素水解液)
优点:
来自农业废弃物(如玉米秸秆),成本低(约1500元/吨);
可降解性强,无二次污染。
缺点:需预处理(酶解/发酵),投加系统复杂。
(2) 内碳源开发(污泥水解液、VFAs)
工艺:
通过厌氧消化将污泥水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s);
利用初沉池发酵产生内碳源。
优点:零外加碳源,降低运行成本;
缺点:产率不稳定,需配套厌氧反应器。
3. 碳源投加优化技术
精准投加控制:
基于在线C/N监测(如UV254传感器),动态调节碳源投加量;
减少浪费,节省20%~30%成本。
分段投加:
在缺氧池多点投加,提升反硝化效率。
通过优化碳源选择与投加策略,可显著提升低碳废水处理效率,同时降低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