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591-2006是我国针对水处理剂聚合硫酸铁制定的国家标准,于2006年12月1日实施,2017年7月1日废止并由GB/T 14591-2016替代。该标准规范了聚合硫酸铁的生产、检验和应用,主要服务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强调原料来源的安全性。
核心内容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以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和工业硫酸为原料制备的聚合硫酸铁。
用途包括:
饮用水处理(需符合原料限定条件)
工业循环水净化
2. 技术要求
物理性能:
外观:红褐色黏稠液体或黄色固体
密度(液体):≥1.45 g/cm³
化学性能:
铁(Fe)含量:≥11.0%(质量分数)
盐基度:9.0%-14.0%(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参数)
pH值(1%水溶液):2.0-3.0
不溶物含量:≤0.5%
安全性:
重金属(铅、镉、汞等)含量严格限制,确保饮用水安全。
3.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每批次需检测铁含量、盐基度、pH值和不溶物含量。
型式检验:在原料变更、工艺调整或定期抽检时,需进行全面性能检测。
4. 包装与标志
液体产品采用耐腐蚀容器(如聚乙烯桶),固体产品用防潮包装。
包装需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及生产企业信息。
标准实施意义
1. 规范生产:明确原料来源和技术指标,防止劣质产品流入市场。
2. 保障水质安全:通过重金属限量要求,确保饮用水处理的安全性。
3. 推动技术进步:为后续标准(如GB/T 14591-2016)的制定提供技术基础。
GB 14591-2006通过严格的理化指标和检验要求,提升了聚合硫酸铁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可靠性。尽管该标准已废止,但其在规范行业生产、保障公共健康方面的历史作用不可忽视。当前相关领域应遵循替代标准GB/T 14591-2016,以适应更严格的环境治理需求。